感染性腹瀉醫學PPT
《感染性腹瀉醫學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感染性腹瀉醫學PPT(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8/5/9,1,感染性腹瀉,2018/5/9,2,引 言,感染性腹瀉(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組腸道傳染病 腹 瀉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樣便 急性腹瀉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內 遷延性腹瀉 超過2周但未超過2個月 慢性腹瀉 反復發作,持續2個月以上,2018/5/9,3,1,感染性腹瀉是指各種急性、慢性的細菌、病毒、 真菌、寄生蟲感染引起腸道炎癥所致的腹瀉, 即廣義上的感染性腹瀉。我們也把除霍亂、細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稱為感染性腹瀉,為狹義上的感染性腹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規定的丙類傳染病。,2018/5/9,4,第一節 病原學 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 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目 錄,2018/5/9,5,第一節 病原學,病原體的種類病原體特征,2018/5/9,6,細菌 病毒寄生蟲,第一節 病原學,一、病原體的種類,2018/5/9,7,表25-1 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種類,種類主要病原體所致疾病細菌弧菌屬O1群和O139群霍亂弧菌 霍亂其他致瀉性弧菌(如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性腸炎 擬態弧菌,河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等)志賀菌屬痢疾志賀菌,福氏志賀菌,鮑氏志賀菌,宋內志賀菌細菌性痢疾沙門菌屬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等沙門菌腸炎埃希菌屬(如大腸埃希菌,即大腸桿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旅行者腹瀉,嬰幼兒腹瀉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痢疾樣腹瀉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嬰兒腹瀉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出血性腸炎彎曲菌屬(如空腸彎曲菌,結腸彎曲菌等)彎曲菌腸炎葡萄球菌屬(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急性胃腸炎、假膜炎腸炎厭氧芽孢梭菌屬(如產氣莢膜梭菌,艱難梭菌等)腹瀉、偽膜性腸炎等耶爾森菌屬(如小腸結腸炎耶氏桿菌等)小腸結腸炎芽孢桿菌屬(如蠟樣芽孢桿菌等)感染性腹瀉其他菌屬(如變形桿菌,土拉弗氏菌,親水氣單胞菌感染性腹瀉 類志賀毗鄰單胞菌等)病毒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星狀病毒,杯狀病毒,冠狀病毒病毒性腹瀉腸腺病毒,小圓病毒等,諾如病毒寄生蟲溶組織阿米巴原蟲阿米巴痢疾隱孢子蟲,蘭氏賈第鞭毛蟲,類圓線蟲,結腸小袋蟲等感染性腹瀉,第一節 病原學,2018/5/9,8,霍亂弧菌(Viobrio cholerae)志賀菌(Shigella)或痢疾桿菌(dysentery bacteria)沙門菌(Salmonella)埃希菌(Escherichia)彎曲菌(Campylobacter)人類輪狀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二、主要病原體特征,第一節 病原學,2018/5/9,9,第一節 病原學,霍亂弧菌,霍亂的病原菌,139血清群,1血清群,古典生物型,埃爾托生物型,小川型稻葉型彥島型,小川型稻葉型彥島型,血清學分型,生物學分型,1群菌株,32個噬菌體型(132),12個生物型(al),噬菌體-生物分型,2018/5/9,10,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依抗原可以將志賀菌分類 A群:痢疾志賀菌(S. dysenteriae) B群:福氏志賀菌(S. flexneri) C群:鮑氏志賀菌(S. boydii) D群:宋內志賀菌(S. sonnei),第一節 病原學,志賀菌,2018/5/9,11,是一大群寄生于人類和動物腸道中、生化反應和抗原構造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診斷意義的抗原有三類:、; 傷寒沙門菌(S.typhi) 傷寒 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 副傷寒 其他沙門菌(如鼠傷寒沙門菌) 一般腹瀉,第一節 病原學,沙門菌,2018/5/9,12,包括5個種,其中大腸埃希菌(E.coli)通稱大腸桿菌 埃希菌屬的模式種(type species)最為重要 大腸桿菌主要有菌體抗原()、鞭毛抗原(H)和莢膜抗原(K) 大腸桿菌分型按:K:H排列,如111:K58:H2致瀉的大腸桿菌 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第一節 病原學,埃希菌,2018/5/9,13,A組輪狀病毒也稱嬰兒腹瀉輪狀病毒B組輪狀病毒也稱成人輪狀病毒C組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有報道,空腸彎曲菌(C. jejuni)結腸彎曲菌(C. coli),第一節 病原學,彎曲菌,人類輪狀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2018/5/9,14,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流行因素,2018/5/9,15,病人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一、傳染源,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2018/5/9,16,病人 腹瀉病人病原攜帶者 潛伏期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慢性攜帶者、健康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動物傳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瀉 彎曲菌腸炎、沙門菌腸炎、耶氏菌腸炎、食物中毒等,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傳染源,2018/5/9,17,糞-口傳播方式,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二、傳播途徑,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經接觸傳播經蒼蠅等媒介生物傳播,2018/5/9,18,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不同的病原體,人體獲得的免疫力持續時間不同病原體毒力、菌量、機體狀態等與易感性有一定關系,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三、人群易感性,2018/5/9,19,地區分布時間分布人群分布流行形式,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四、流行特征,2018/5/9,20,地區分布全世界廣泛發生,但發展中國家高發在熱帶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兒童平均每人每年5-18次腹瀉發展中國家水型和食物型暴發常見發達國家以小范圍食物型暴發和旅游者散發多見時間分布常年可發,但具有明顯的季節高峰細菌性腹瀉發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節輪狀病毒等病毒性腹瀉主要發生在寒冷季節,以冬春季節發病較多,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流行特征,2018/5/9,21,人群分布以嬰幼兒和青壯年發病率較高,隨著年齡 發病率不同經濟、文化、衛生、職業人群之間發病率有明顯差異流行形式可以呈現為散發、暴發或流行一般經水和食物傳播的感染性腹瀉以暴發和流行為主 如:霍亂、痢疾、沙門菌感染 致瀉性弧菌感染、致瀉性大腸桿菌感染,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流行特征,2018/5/9,22,自然因素、社會因素自然因素 氣溫、降雨等社會因素 飲生水、飲用水污染和食品衛生差等病原體特點與腹瀉流行病原體變異 耐藥性、毒力、抗原變異新病原體出現 易造成流行或較嚴重的暴發,第二節 流行病學特征,五、流行因素,2018/5/9,23,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治療原則,主要問題與對策,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2018/5/9,24,以落實感染性腹瀉家庭治療為基礎,降低感染性腹瀉死亡率以普及7項預防措施為基礎,降低感染性腹瀉發病率,一、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1.全球腹瀉病控制(control of diarrheal diseases, CDD)規劃,2018/5/9,25,三管一滅 管理水源、糞便、飲食,消滅蒼蠅個人衛生 飯前便后洗手改善飲食 提倡喝開水和使用清潔水,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2018/5/9,26,建立防治門診開展疫情監測 人群監測、環境監測建立健全疾病監測系統和報告制度措施做到“五早一就” 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 早隔離、早治療 就地衛生處理,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3.對傳染源的措施,2018/5/9,27,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疫苗預防藥物預防 原則上不提倡使用 流行特別嚴重時,為控制流行局勢可考慮對密切接觸者等小范圍內使用,4.保護易感人群,2018/5/9,28,開展廣泛的衛生宣傳教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動員全社會參與提高個體自我保護能力,5.其他措施,2018/5/9,29,總原則 預防脫水 糾正脫水 繼續進食 合理用藥,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二、治療原則,2018/5/9,30,病人因嘔吐、腹瀉失水量較多,有可能出現脫水腹瀉引起輕中度脫水可口服補液腹瀉重度脫水,在靜脈補液之前、同時或靜脈補液后以及脫水基本糾正,血壓恢復正常,為補充繼續丟失及生理需要的水分時均可口服補液,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提倡口服補液,預防脫水,2018/5/9,31,對于“重度脫水”患者需要給予靜脈補液糾正脫水外,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電解質和糾正酸堿平衡,及時糾正脫水和酸堿平衡,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2018/5/9,32,在整個腹瀉階段,鼓勵病人繼續進食對于兒童除母乳喂養外,可以添加輔助流質(如米湯等),也可加適量鹽和糖(參照ORS)對于成人要鼓勵進食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加一些蔬菜、水果等,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繼續進食,2018/5/9,33,痢疾(血性腹瀉) 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可給予當地一種對該菌敏感的抗生素口服霍亂 對嚴重者使用抗生素治療,減少腹瀉量,縮短持續期限和排菌期阿米巴痢疾及藍氏賈第鞭毛蟲腸炎 采用滅滴靈口服治療,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一般不主張使用,對于下列幾種可考慮使用抗生素和抗寄生蟲藥物,合理使用抗生素,2018/5/9,34,一般不使用止瀉藥和止吐藥,尤其是兒童禁用此類藥物。,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2018/5/9,35,發病率高診斷困難 病原體耐藥嚴重病原體抗原變異新病原體出現,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三、主要問題與對策,主要問題,2018/5/9,36,加強健康教育,改善環境與飲食衛生狀況研制高效多價疫苗建立快速、簡便的診斷方法加強病原體耐藥性研究和控制建立和完善疾病監測體系,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對策與措施,2018/5/9,37,總結,1.感染性腹瀉的概念 2.感染性腹瀉常見病原體種類(霍亂弧菌、志賀菌、沙門菌、埃希菌、人類輪狀病毒等) 3.流行病學特征(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 4.防治策略與措施(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進食、合理用藥,2018/5/9,38,改善衛生條件是基礎提高大眾的衛生保健意識和能力是關鍵“三管一滅”是防制工作重點按“五早一就”的要求管理傳染源大力推廣口服補液是一般病人治療的首選,第三節 防治策略與措施,感染性腹瀉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感染性 腹瀉 醫學 PPT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ehuiwen.com/p-309188.html